
北美豪猪,又称加拿大豪猪,是一种体型大、体表覆盖刺毛的啮齿动物,属于美洲豪猪科。其祖先据信于3000万年前自非洲跨越大西洋抵达巴西,并在300万年前巴拿马地峡隆起后,于“大美洲生物交汇”期间迁入北美洲。特别强调的是,豪猪并不会像传说的那样“发射”它们的刺。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美洲豪猪科 Erethizontidae
属: 美洲豪猪属 Erethizon
种: 北美豪猪 E. dorsatum

北美豪猪的英文的词源,“porcupine”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或古法语“porcespin”,意为“长刺的猪”。其词根可追溯至拉丁语“porcus”(猪)和“spina”(刺)。在英语世界其它通俗名称包括“quill pig”(刺猪)。
其学名Erethizon dorsatum可粗略翻译为“具有刺激性背部的动物”,后面的文章介绍中将会解释为何有此意。

北美豪猪源自南美洲,所有新大陆豪猪均起源于此。在两个大陆于第三纪晚期相连后不久,美洲豪猪属便出现在北美洲。其它豪猪形动物也曾北迁,但此属是唯一能在墨西哥以北存活的属。在第三纪晚期之前,未有确凿的豪猪形动物化石记录。

北美豪猪分布图
目前公认北美豪猪有七个亚种,其区分主要依据在北美不同的分布范围。
最常见的亚种是E. d. dorsatum,分布自新斯科舍省至艾伯塔省,南至弗吉尼亚,北至育空地区。

图为:E. d. dorsatum

图为:E. d. epixanthum
E. d. picinum分布于魁北克东北部及拉布拉多的小片区域。E. d. couesi分布最南,自墨西哥北部延伸至科罗拉多。E. d. bruneri分布于中西部,自阿肯色至蒙大拿。其余三个亚种分布于西部,由南至北依次为E. d. epixanthum、E. d. nigrescens和E. d. myops。

北美豪猪是北美第二大啮齿动物,仅次于美洲河狸。
头体长为60至90厘米,尾长14.5至30厘米。成年雄性平均体重约为10.6公斤;雌性平均体重约为7公斤。一些大型个体可达18公斤。

北美豪猪与人类的比例参考


北美豪猪一般都是深褐色或黑色,带有白色的光泽,各亚种体色一般较为一致。但在太平洋西北地区,E. d. epixanthum亚种的部分个体被发现具有可识别的黄色刺毛。

E. d. epixanthum 亚种的浅黄色类型
这些豪猪并非白化个体,眼睛和鼻子仍保持典型色素沉着,其毛色被认为属于浅黄色类型。



北美豪猪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一身刺毛。一只成年豪猪约有3万根刺毛,覆盖除腹部、面部和脚部以外的全身。刺毛是特化的毛发,形成尖锐、带倒钩、中空的棘刺。它们主要用于防御,也在冬季起到保温作用。正常情况下,刺毛平贴于身体表面,此时不易脱落。

北美豪猪的刺毛

它们并不会“发射”它们的刺,但在受到威胁时,会收缩表层肌肉使刺毛竖立。此时刺毛更容易从身体脱落,尤其是当尾部甩向攻击者时。刺尖的倒钩会嵌入被攻击者的肉体,难以拔出且极为疼痛。刺毛表面覆盖一层脂肪酸,具有抗菌特性,有助于预防豪猪因受伤而感染。这一机制在豪猪从树上坠落被自己的刺刺伤时尤为重要。

在北美东部,北美豪猪的分布范围自加拿大延伸至西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州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在西部,它们从阿拉斯加分布至墨西哥北部山区。常见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区,但也能适应灌木地带和苔原等恶劣环境。它们通常在空心树木或岩石区域筑巢。


北美豪猪,以植物为主食。夏季,它们吃嫩枝、根、茎、浆果、叶子和其他植被,也摄食某些昆虫和坚果。冬季则以针叶树的针叶和树皮为主食。在取食时具有选择性,但其选择程度因季节而异。


它们视力较差,行动缓慢,主要在夜间活动,属于夜行性动物,夏季白天常在树上活动休息。它们不冬眠,冬季会在巢穴附近活动和睡眠。

强大的防御能力使豪猪能够独居生活,而不像许多草食动物那样需要群居。北美豪猪具有“非凡的学习复杂迷宫的能力,并能在一百天后仍保持记忆”。
北美豪猪具有特定的行为以警告或抵御捕食者。其防御策略基于多种形式的状态警示。

它们体味浓烈,可用于驱赶捕食者,并在激动时增强气味。这种气味被形容类似于浓烈体味、山羊或某些奶酪。气味来自一片皮肤区域,该区域具有高度发达的皮脂腺,这一区域位于背部下方,特化的刺毛作为气味扩散器。其特征性气味来源于δ-癸内酯的R-对映体。
除了臭味之外,成年豪猪在受威胁时还会竖起刺毛、展示背部白色条纹,并用牙齿发出警告性的咔嗒声。

如果嗅觉、视觉和听觉警告均无效,它们便会依靠刺毛进行防御。成年豪猪在遭受攻击时会转身以臀部朝向捕食者,并摆动尾巴击打对方面部。与流行传说相反,豪猪并不会发射刺毛,而是通过接触使刺毛易于嵌入攻击者皮肤。每根刺毛具有微观倒钩,能够牢牢钩住肉体。捕食者往往因面部刺满刺毛而撤退。

北美豪猪的天然天敌包括渔貂、貂熊、郊狼、灰狼、美洲黑熊和美洲狮,人类也包括在内。已知的鸟类天敌仅有金雕和大雕鸮。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成功捕杀豪猪,捕食者也可能因体内残留的刺毛而受伤甚至死亡。

北美豪猪最大的天敌是渔貂(Pekania pennanti),雄性渔貂体重可超过5.5公斤。渔貂敏捷善爬树,常将逃跑的豪猪从树上逼至地面,使其更容易受到攻击。豪猪会试图以臀部和尾部朝向攻击者,而渔貂则环绕并试图攻击其腹部。经过多次攻击,豪猪逐渐虚弱,渔貂便将其翻倒,撕开腹部并取食内脏,同时避开危险的刺毛。

另一个主要天敌是美洲狮。美洲狮在攻击时并不完全避开刺毛,但会避免被过多刺中。有些个体口腔中嵌有数十根刺毛却未见不适。美洲狮善攀爬,常采取的策略是位于豪猪下方并将其击落至地。在大盆地部分地区,美洲狮通过捕食显著减少了山地森林中的豪猪数量。
在某些情况下,豪猪的刺毛确实导致美洲狮死亡,但是并不常见。

其他天敌如犬科动物(郊狼、灰狼)虽会攻击,但威胁较小。

雌性豪猪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独居,仅在秋季繁殖季节开始时会与雄性互动。此时,雌性分泌浓稠黏液与尿液混合,产生气味吸引附近雄性。雄性通常待在雌性下方的树上,如有其他雄性接近,它们可能会争夺交配权。

北美豪猪的妊娠期较其他啮齿动物长,平均为202天。相比之下,体型相近的北美河狸妊娠期为128天。北美豪猪每胎产一仔,出生时体重约450克,两周后增至近1公斤,直至第二夏季末才达到成年体重,约4.5公斤。刚出生时的刺是软的,几小时后则会变硬。

雌性豪猪承担所有亲代照顾工作,幼仔在最初两周完全依赖母亲哺乳,之后学习攀爬和觅食。哺乳期可持续四个月,与秋季繁殖季节重叠。幼仔通常在秋季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北美豪猪寿命较长,个别个体可存活达30年。常见死因包括捕食、饥饿、跌落树木以及交通事故。

全球范围内,北美豪猪被列为无危物种。其在整个分布区内较为常见,但在美国东南部部分州则例外。例如,在马里兰州它被列为需要保护的物种。截至1999年,墨西哥中北部仍有15个孤立种群残存,分布于河岸森林、豆科灌木灌丛、草原和荆棘林中。它们受到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的威胁。自1994年起,该物种西哥被列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