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刀额新对虾吗?那独角新对虾呢?这个名字你肯定熟悉-基围虾
刀额新对虾,又称剑角新对虾、近缘新对虾、独角新对虾、砂虾、沙虾、麻虾等,在中国最家喻户晓的名字可能就是基围虾了。

此物种为对虾科新对虾属中的一种,学名为Metapenaeus ensis,是威廉·德·哈恩(Wilhem de Haan)在1844年所命名。

其主要特征之一是额角突起(称为额剑)上缘有锯齿,下缘无锯齿,因单面开刃算做刀,这是它的名称由来。刀额新对虾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对低盐(即淡水)、高水温和低溶氧有较强的忍耐能力,离水后也可较长时间不死,适于活虾上市。

之所以称为基围虾,源自昔日主要于广东省珠江河口一带的叫做“基围”的养育池养殖。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水产需求的增加,已有多种虾类加入其中,因此现今所说的“基围虾”是泛指,已经不是只有最初的刀额新对虾了。
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水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虾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或“基”,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
看到香杏丽蘑这个名字,各位也犯迷糊吧?但是说到“口蘑”,是不是很多人都回神了。
它在中国俗称张家口蘑菇,欧洲俗称圣乔治蘑菇,学名Calocybe gambosa。在中国生长在蒙古草原上,一般生长在有羊骨或羊粪的地方,味道异常鲜美。
由于旧时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此类蘑菇及其它蒙古土特产输往内地前的集散地,所以此类蘑菇在北京和天津被称为“口蘑”,“口”即张家口。
今天为什么把这两个不相关的物种放在了一起?
都是因为上个星期吃了一道菜而引发的-“茄汁口蘑焗基围虾”
上菜时我的随口一问“口蘑”是什么蘑菇?服务小哥答道:是张家口蘑菇。我当时感觉不可置信,也没多说,那位小哥也就转身离开继续工作了。
过了一阵子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了,我第一次遇到这个情况。

那小哥跑过来拿着一个小册子给我看,就是是用夹子固定的几张A4纸,里面是饭馆所用食材的文字简介,他给我翻到了关于“口蘑”的那页,做了一些讲解。我自己找到了关于“基围虾”的介绍,原来是这样:
对于基围虾名字的由来我始终以为是音译,没想到是汉字的缩写。对于口蘑这个名字,我的理解是不同种类的蘑菇,它们共同点是大小适中,可以做到一口吃一个。

真相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也许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被“蒙蔽”多年。也是由此整理此篇小文,望大家转发,看清这个“骗人”的世界:)